close

 


上週,無意間轉到「新聞哇哇哇」的節目,那天訪問的對象是「器官捐贈家屬」,這是第一次聽見器官捐贈家屬的心聲。


節目中談到捐贈者家屬是如何盡力搶救親人的生命,從期望、失望到絕望的送走捐贈者,進而決定捐贈親人的器官,從絕望中又蛻變成希望心路歷程;希望親人的器官可以遺愛人間,拯救數個頻臨破碎的家庭。


一般人們會感佩捐贈者家屬能夠放下對於親人的不捨之情,將死亡的結束轉化成重生的開始。殊不知捐贈者家屬除了必須努力走出失去親人的悲痛之外,還必須承受多數世人不解的眼光;因為台灣現今的社會還是普遍存在著要留「全屍」的觀念。以我現在的身分,一個器官受贈者而言,實在沒有資格提出辯駁的話語,只能在心裡更加感念捐贈者家屬的胸襟。


器官捐贈者家屬在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的牽引之下齊聚ㄧ堂,傾吐心聲、互相取暖鼓勵,進而組成捐贈者家屬聯誼會,致力於耕耘器官捐贈這塊佈滿石頭的荊棘路。其中的艱難是可想而知,身為受贈者的我,卻不能做些什麼,爲這群無私的人們。


今年有幸代表受贈者在台大的一年一度的慰靈公祭上致感恩詞,祭典之後很意外地和可能是捐贈肺臟給我的捐贈者家屬有短暫的接觸。回家後媽媽和妹妹都問我有沒有留下聯絡電話?當時的我實在有點被嚇到了,要不是有病友在旁,我一定會覺得是不是幻像,因為一切發生的很突然。事後,一直有個念頭在我腦海裡盤旋,當時沒有詢問她的電話是對或不對?直到上週看了新聞哇哇哇之後,才獲得答案。 


節目中有一位精神科醫師,她說在台灣這個社會還是相對的保守,對於器官捐贈這件事普遍是不太能接受的,基於種種理由,所以在規定上是不允許互相聯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怕捐贈者家屬在看見受贈者之後會重新勾起對失去的親人的思念。聽到這裡,我突然想通埋藏在我心中多日的疑問,我沒有去詢問捐贈者家屬電話是對的,因為我不能確定聯絡之後會演變成什麼情況。 


後來我搜尋到器官捐贈家屬聯誼會的網頁,進而又發現 蘇絢慧 小姐的網頁,我曾閱讀過 蘇絢慧 小姐的書籍,我上去留了一則回應, 蘇 小姐很快的就回覆了,她讓我理解到兩方只要互相保持遙遠的祝福就夠了。 


可以理解您當時的驚訝與不知所措,我相信對您來說當然是很感恩也感的,但要您承擔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失去親人的悲傷與哀慟,對您也是過於沈重的負擔。


他們需要的不多,也許看見您健康的活著就足夠了。可是,當人在極度哀傷中時,若看見替代的對象時,也可能無法拿捏好彼此的距離而有了情感轉移的現象。當無法弄清楚受贈者其實仍有屬於自己的生命與自己的獨特性時,過於依戀或一股腦的轉移情感,我想對於彼此都不會是件好事。


若您可以,只要能保重自己,珍惜生命繼續活著,我相信就是這一份禮物最重要的恩典。


至於他們的悲傷,不會因為沒有見到捐贈者就消逝,社會上仍需要願意關心。但不是透過捐贈者的關係連結來撫平,而是透過社會的理解與關懷來撫平。


捐贈者及受贈者區隔在兩個世界,何其的遙遠!卻又是何其親密的活在我身體裡。這種微妙的關係,很難去描述。只能說,就讓活著的我們(捐贈者家屬和受贈者)以一線之隔,在各自己領域裡努力吧!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http://www.organ.org.tw/


    絕處逢生-器捐家屬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organassociation/organfamily


    絢慧的這人生:http://tw.myblog.yahoo.com/graceswr/article?mid=1851&sc=1#20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